:::
:::
跟皇帝學作文(四)康熙皇帝的心戰喊話──諭臺灣眾民硃諭
跟皇帝學作文(四)康熙皇帝的心戰喊話──諭臺灣眾民硃諭
1  /  1

跟皇帝學作文(四)康熙皇帝的心戰喊話──諭臺灣眾民硃諭

跟皇帝學作文(四)康熙皇帝的心戰喊話──諭臺灣眾民硃諭(文物館週記096)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用兵的上策,要「不戰而勝」,有時就必須運用「心理戰術」,文攻武嚇,步步進逼──先「動之以情」,再「說之以理」,最後「凌之以威」,舉起拳頭來恐嚇對方。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嚇大的,清初的臺灣民眾就不吃這一套。

康熙皇帝諭臺灣眾民硃諭(局部)


康熙六十年(1721) 臺灣因為吏治不彰,發生首次大規模民變,有「鴨母王」之稱的朱一貴(1690-1722)等人起義,攻陷臺灣府城,清朝官吏逃至澎湖。閩浙總督覺羅滿保(1673-1725)徵兵調糧,於六月一日,會同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1667-1721)、南澳總兵藍廷珍(1664-1730),進軍臺灣。


六月三日,大軍壓陣,準備渡海攻臺前,康熙皇帝(1654-1722)頒發諭旨「諭臺灣眾民」硃諭,對臺灣民眾進行「心戰喊話」。康熙皇帝先用文攻,動之以情:「朕思爾等俱係內地之民,非賊寇之比;或為饑寒所迫,或因不肖官員刻剝,遂致一二匪類,倡誘眾人,……。今若遽行征勦朕心大有不忍。」再武嚇:「爾等若即就撫,自諒原爾罪;若執迷不悟,則遣大兵圍勦,俱成灰燼矣。」接著說之以理:「臺灣只一海島,四面貨物俱不能到,本地所產不敷所用,祇賴閩省錢糧養生。前海賊占據六十餘年,猶且勦服,不遺餘孽。」以鄭成功為例,說明臺灣自給不足,無法打持久戰。


諭旨結束前又將重點總括一回:「致此之罪,俱在不肖官員;爾等俱係朕歷年豢養良民,朕不忍勦除,故暫停進兵。若總督、提督、總兵官統領大兵前往圍勦,爾等安能支持?」最後康熙皇帝還很霸氣的下了最後通牒:「此旨一到,諒必就撫,不得執迷不悟,妄自取死。特諭。」


當然,臺灣的民眾沒有被嚇到,「鴨母王」不鳥「鴨霸皇帝」,清軍隨即飄洋過海來「砍」人攻臺了。(DRM


內閣檔案大庫──康熙皇帝諭臺灣眾民硃諭



附錄:諭臺灣眾民


臺灣眾民

諭臺灣眾民據督臣滿保等所奏并

伊等進摺家人所言臺灣百姓似

有變動又奏稱滿保于五月初十

日領兵起程等語朕思爾等俱係

內地之民非賊寇之比或[為饑寒]

所迫或因不肖官員[刻剝遂致一]

二匪類倡誘眾人殺害官[兵情知]

罪不能免乃妄行強拒其實[與眾]

何涉今若遽行征勦朕心大有不

忍故諭總督滿保令其暫停進兵

爾等若即就撫自諒原爾罪若執

迷不悟則遣大兵圍勦俱成灰燼

矣臺灣只一海島四面貨物俱不

能到本地所產不敷所用祇賴閩

省錢糧養生前海賊占據六十餘

年猶且勦服不遺餘孽今匪類[數]

人又何能為諭旨到時[即將困迫]

情由訴明改惡歸[正仍皆朕之赤]

子朕知此事非爾等[本願必有不]

得已苦情意謂與其坐以待[斃不]

如苟且偷生因而肆行擄掠原其

致此之罪俱在不肖官員爾等俱

係朕歷年豢養良民朕不忍勦除

故暫停進兵若總督提督總兵官

統領大兵前往圍勦爾等安能支

持此旨一到諒必就撫不得執迷

不悟妄自取死特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