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1  /  3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下)(文物館週記049)

當年馬衡研究這支毛筆時曾注意到居延筆「其首則以銳頂之木冒之」,但沒有說明「銳頂之木冒」的作用。現在我們從文獻和圖像資料可以知道,筆桿首端呈尖錐狀,可便於把筆插在髮髻上,有如髮簪,便於簪戴,也就是「簪筆」。因為漢代人寫字,一般是一手拿簡牘,另一手拿筆,或坐或站,以懸腕懸肘的姿勢書寫。停筆時,可將筆插在髮髻上,或夾於耳際﹙稱為「珥筆」﹚。在漢代畫像石和壁畫都有這種把筆插在髮髻上的圖像,如山東沂南北寨山漢畫像石墓中,即刻畫一排排迎謁的官員,頭上都簪筆,手上拿簡牘,站立行禮﹙圖一﹚。


圖一:一排排官員頭上簪筆,手上拿牘,站立行禮

毛筆是一九三一年元月出土,一九三二年三月就製成模型,裝在木匣出售。據早期參與漢簡整理工作的傅振倫回憶:「考查團理事會還把『居延筆』由北平琉璃廠復興齋小器作鋪(經理王姓,河北冀縣西南傅家莊人)製作樟木筆桿的模型,盛以楠木匣,並由劉復仿唐人寫經體寫成古色古香的黃紙卷子,同時售出。」﹙圖二﹚這可說是當時最早的文創商品。

            
圖二:漢居延筆(木盒後製)              圖三:勞榦先生的紅筆註記

 
現在展區中的木盒裝的是原出土的漢居延筆,勞榦(1907-2003)先生特別以紅筆註記「此係原筆」﹙圖三﹚。(DRM)

居延漢簡漢帝國的防衛線──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