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老子圖(文物館週記121)
漢代的墓室壁畫、畫像石常出現「孔子見老子圖」,據統計已有七十餘件,先秦兩漢的文獻也記載孔子見老子的故事,顯然這個故事在漢代非常受歡迎,而且這些圖像還常出現和孔子、老子「同框」的小孩「項橐」(如下圖)。所以其實畫面結合了兩個故事:孔子問禮於老子以及孔子以七歲的小孩項橐為師的故事。
山東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圖」(局部) 左:孔子,右:老子,中:項橐
大家都知道《論語》中記載了很多孔子的故事,而且孔子和老子分別是儒家、道家的代表,為何漢代人特別喜歡在墓室和祠堂刻畫「孔子見老子圖」?邢義田老師長年關注這個課題,終於在今年(二○一八)初出版了研究專書:《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研究》,他在「結論:仍然待解的謎」提出:「漢人獨喜以孔子見老子一事入畫,可能是因為這個故事在漢代人的認識中具有多面性。它可以隨墓主或家人的理解,作不同或多重的解釋。它可以象徵學聖與尊師,也可以因漢人視老子如神仙,象徵由學聖而成仙的追求。墓主追求的道,可以是儒家理解的道,也可以是道家或神仙家的道。」而常出現在孔子、老子中間的小孩「項橐」:「他象徵著生而知之。孔子以他和老子這一少一老為師,象徵聖人無常師。在漢人的傳說中,孔子雖為大聖,卻也有不如這一老一少之處。對一生嚮往成聖的士子儒生而言,這幅畫像中的大聖有不如人處,項橐乃生而知之者,如此學聖不成,非己之過,也就不那麼感到遺憾了。」
可見漢代孔子見老子圖的確有多重的意義,而且邢義田老師還說:「事實上仍有不少矛盾和未解之謎,有待進一步思考」。(DRM:雖然畫面會說話,但怎麼解讀才是重點。)
豐碑拓片(三)──孔子見老子圖
漢代的墓室壁畫、畫像石常出現「孔子見老子圖」,據統計已有七十餘件,先秦兩漢的文獻也記載孔子見老子的故事,顯然這個故事在漢代非常受歡迎,而且這些圖像還常出現和孔子、老子「同框」的小孩「項橐」(如下圖)。所以其實畫面結合了兩個故事:孔子問禮於老子以及孔子以七歲的小孩項橐為師的故事。
山東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圖」(局部) 左:孔子,右:老子,中:項橐
大家都知道《論語》中記載了很多孔子的故事,而且孔子和老子分別是儒家、道家的代表,為何漢代人特別喜歡在墓室和祠堂刻畫「孔子見老子圖」?邢義田老師長年關注這個課題,終於在今年(二○一八)初出版了研究專書:《畫外之意──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研究》,他在「結論:仍然待解的謎」提出:「漢人獨喜以孔子見老子一事入畫,可能是因為這個故事在漢代人的認識中具有多面性。它可以隨墓主或家人的理解,作不同或多重的解釋。它可以象徵學聖與尊師,也可以因漢人視老子如神仙,象徵由學聖而成仙的追求。墓主追求的道,可以是儒家理解的道,也可以是道家或神仙家的道。」而常出現在孔子、老子中間的小孩「項橐」:「他象徵著生而知之。孔子以他和老子這一少一老為師,象徵聖人無常師。在漢人的傳說中,孔子雖為大聖,卻也有不如這一老一少之處。對一生嚮往成聖的士子儒生而言,這幅畫像中的大聖有不如人處,項橐乃生而知之者,如此學聖不成,非己之過,也就不那麼感到遺憾了。」
可見漢代孔子見老子圖的確有多重的意義,而且邢義田老師還說:「事實上仍有不少矛盾和未解之謎,有待進一步思考」。(DRM:雖然畫面會說話,但怎麼解讀才是重點。)
豐碑拓片(三)──孔子見老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