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手足──考古十兄弟(文物館週記093)
史語所在河南安陽殷墟的發掘能有豐碩的成績,除了優秀的領導者,還得力於一群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這群正值青春年少,年約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發掘期間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朝夕相處,悲歡與共,培養出深厚的兄弟情誼。
一九三六年春發掘團成員合影,左起:潘愨、尹煥章、李景聃、郭寶鈞、高去尋、石璋如
他們依年齡及加入考古工作的先後排行,「李景聃先生由於比較年長,就成為老大哥,我們自行排行:阿胖老大,我排老二,李光宇排老三,劉燿排老四,平常彼此就在田野裡頭No.1,No.2,No.3,No.4的喊」。這群考古兄弟計十位:李景聃(1900-1946)、石璋如(1902-2004)、李光宇(1905-1991)、劉燿(後改名尹達,1906-1983)、尹煥章(1909-1969)、祁延霈(1910-1939)、胡厚宣(1911-1995)、王湘(1912-2010)、高去尋(1910-1991)、潘愨(1907-1969)。在田野工作時就用老大、老二、老三的稱呼,在書信中也常用這種代稱,足見其情感深厚,如同手足。
好景不長,一九三七年,爆發戰爭,「弟兄羈旅各東西」,臨別前在長沙的「清溪閣」餞別。「後來同仁的回憶常常提到餞別宴,當時大家志氣都很激昂,都先喝酒,……。幾人先說『中華民國萬歲』,這是第一杯酒,大家都喝,第二杯喊『中央研究院萬歲』,第三杯喊『史語所萬歲』,第四杯是『考古組萬歲』,第五杯是『殷墟發掘團萬歲』……,第十一杯是『十兄弟健康』。」結果還沒上菜,就有幾個人倒在餐館上不省人事了。
當然,參與殷墟考古的人不只上述的考古十兄弟:還有剛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的李春昱(1904-1988),後來擔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同是北大地質系畢業,因為發現北京人而享大名的古人類學家裴文中(1904-1982);此外更有首位參與考古工作的女性周英學等人。所以,殷墟不但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源地,更是孕育考古人才的搖籃。(DRM)
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
史語所在河南安陽殷墟的發掘能有豐碩的成績,除了優秀的領導者,還得力於一群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這群正值青春年少,年約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發掘期間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朝夕相處,悲歡與共,培養出深厚的兄弟情誼。
一九三六年春發掘團成員合影,左起:潘愨、尹煥章、李景聃、郭寶鈞、高去尋、石璋如
他們依年齡及加入考古工作的先後排行,「李景聃先生由於比較年長,就成為老大哥,我們自行排行:阿胖老大,我排老二,李光宇排老三,劉燿排老四,平常彼此就在田野裡頭No.1,No.2,No.3,No.4的喊」。這群考古兄弟計十位:李景聃(1900-1946)、石璋如(1902-2004)、李光宇(1905-1991)、劉燿(後改名尹達,1906-1983)、尹煥章(1909-1969)、祁延霈(1910-1939)、胡厚宣(1911-1995)、王湘(1912-2010)、高去尋(1910-1991)、潘愨(1907-1969)。在田野工作時就用老大、老二、老三的稱呼,在書信中也常用這種代稱,足見其情感深厚,如同手足。
好景不長,一九三七年,爆發戰爭,「弟兄羈旅各東西」,臨別前在長沙的「清溪閣」餞別。「後來同仁的回憶常常提到餞別宴,當時大家志氣都很激昂,都先喝酒,……。幾人先說『中華民國萬歲』,這是第一杯酒,大家都喝,第二杯喊『中央研究院萬歲』,第三杯喊『史語所萬歲』,第四杯是『考古組萬歲』,第五杯是『殷墟發掘團萬歲』……,第十一杯是『十兄弟健康』。」結果還沒上菜,就有幾個人倒在餐館上不省人事了。
當然,參與殷墟考古的人不只上述的考古十兄弟:還有剛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的李春昱(1904-1988),後來擔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同是北大地質系畢業,因為發現北京人而享大名的古人類學家裴文中(1904-1982);此外更有首位參與考古工作的女性周英學等人。所以,殷墟不但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起源地,更是孕育考古人才的搖籃。(DRM)
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