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雞佩豚」的子路
「冠雞佩豚」的子路(文物館週記090)
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以「政事」聞名。他僅小孔子九歲,但非常尊敬孔子,是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也非常孝順,《二十四孝》「為親負米」就是述說子路家貧,為奉親,負米百里的故事。
這麼孝順又尊師的人,卻因為個性衝動、急躁,常讓孔子擔憂,孔子曾告誡他:「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但子路也是情深義重的人,他「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或許就是這樣的真性情,才會讓孔子在失意時說:如果我要乘舟漂流海上,只有子路會跟著我吧?
圖上:孔子弟子圖
圖左:子路「冠雞佩豚」
子路這麼有個性,所以古人在描繪其形象時也別具特色。在漢代常出現的「孔子弟子圖」中(圖上),子路的服裝造型就明顯與其他孔門弟子不同,形象特別突出。畫像中的孔子弟子大都是戴著「進賢冠」的文人,只有中間一位,身著大袖短衣,兩臂外張,雙腳分立,一副雄壯威武的樣子。更特別的是他戴的帽子上有隻雄雞,腰上還佩帶「豭豚」(音同家屯,即公豬)的飾物(圖左),「冠雞佩豚」。
子路「冠雞佩豚」,這麼獨特的造型可不是漢代人隨意想像出來的,而是有史料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就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集解〉:「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原來是因為「雄雞」和「公豬」都是勇猛好鬥的動物,子路好勇,所以在頭上戴公雞形的帽子,身上佩帶公豬形的飾物。這麼有特色的造型,著實讓人難忘。
只是沒想到,子路之死,竟然也和他的帽子有關。子路為了救孔悝,在打鬥時,帽帶(纓)斷了,他說:「君子死,冠不免」,戴好帽子,繫上帽帶後被殺,因「結纓而死」。子路死後被剁成肉醬,孔子傷心異常,再也不吃肉醬了。(DRM)
豐碑拓片──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
子路是孔門十哲之一,以「政事」聞名。他僅小孔子九歲,但非常尊敬孔子,是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也非常孝順,《二十四孝》「為親負米」就是述說子路家貧,為奉親,負米百里的故事。
這麼孝順又尊師的人,卻因為個性衝動、急躁,常讓孔子擔憂,孔子曾告誡他:「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但子路也是情深義重的人,他「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或許就是這樣的真性情,才會讓孔子在失意時說:如果我要乘舟漂流海上,只有子路會跟著我吧?
圖上:孔子弟子圖
圖左:子路「冠雞佩豚」
子路這麼有個性,所以古人在描繪其形象時也別具特色。在漢代常出現的「孔子弟子圖」中(圖上),子路的服裝造型就明顯與其他孔門弟子不同,形象特別突出。畫像中的孔子弟子大都是戴著「進賢冠」的文人,只有中間一位,身著大袖短衣,兩臂外張,雙腳分立,一副雄壯威武的樣子。更特別的是他戴的帽子上有隻雄雞,腰上還佩帶「豭豚」(音同家屯,即公豬)的飾物(圖左),「冠雞佩豚」。
子路「冠雞佩豚」,這麼獨特的造型可不是漢代人隨意想像出來的,而是有史料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就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集解〉:「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原來是因為「雄雞」和「公豬」都是勇猛好鬥的動物,子路好勇,所以在頭上戴公雞形的帽子,身上佩帶公豬形的飾物。這麼有特色的造型,著實讓人難忘。
只是沒想到,子路之死,竟然也和他的帽子有關。子路為了救孔悝,在打鬥時,帽帶(纓)斷了,他說:「君子死,冠不免」,戴好帽子,繫上帽帶後被殺,因「結纓而死」。子路死後被剁成肉醬,孔子傷心異常,再也不吃肉醬了。(DRM)
豐碑拓片──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