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星鳳──《魏三體石經》初拓未剖本
墨林星鳳──《魏三體石經》初拓未剖本(文物館週記010)
《魏三體石經》又稱為《正始石經》、《魏石經》,三國曹魏正始二年(241)刻製,內容為十三經中的《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因為每字皆刻古文、篆書、隸書三種字體,故稱為三體石經。與漢代的《熹平石經》、唐朝的《開成石經》,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石經,都是官訂的教科書。
左:《春秋》初拓未剖本 右:《尚書》初拓未剖本
《魏三體石經》原石立於洛陽太學,隨後因戰亂及搬遷,石經嚴重損壞,四處分散。據王廣慶(1889-1974)記載:最大一塊殘石據傳是在民國十一年十二月,鄉人朱某等人發現的。出土地在碑樓庄,朱家圪塔、大橋之間,北臨洛水,與龍虎灘隔岸約二三里。王廣慶從郭玉堂(1888-1957)處得知消息後即通知張鈁(1886-1966)設法籌資購買,但不久被謝榮章買走。謝因為原石太重,沒辦法偷偷載走,命令白姓石工,乘夜鑿成兩半。河南省政府得知後,緊急通令洛陽攔阻,並經孫經武等委員協議:在洛陽出土的石經不應由私人收藏,建議建亭保護,後因經費短缺而作罷。最後,剖為二半的殘石分別置於洛陽縣署以及新安官磺局。
這塊殘石正面刻《尚書》的〈無逸〉、〈君奭〉(圖右),背面刻《春秋》的〈僖公〉、〈文公〉(圖左)部分文字。據稱原石未剖時只拓了十份左右,所以這些初拓的未剖本,堪稱「墨林星鳳」。目前僅知章太炎、于右任、馬衡、徐森玉、許光宇、羅振玉、王廣慶等人曾收藏。本所傅斯年圖書館亦藏一份,其中《春秋》未剖本有羅振玉(1866-1940)於癸亥(1923)冬所題:「魏正始石經春秋初拓未剖本題記」。現在剖半的原石(見附錄)分別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及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DRM)
豐碑拓片區(展三)──魏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初拓未剖本
附錄:ㄧ九二二年出土《魏三體石經》殘石現狀
左:河南洛陽博物館藏 右: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魏三體石經》又稱為《正始石經》、《魏石經》,三國曹魏正始二年(241)刻製,內容為十三經中的《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因為每字皆刻古文、篆書、隸書三種字體,故稱為三體石經。與漢代的《熹平石經》、唐朝的《開成石經》,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石經,都是官訂的教科書。
左:《春秋》初拓未剖本 右:《尚書》初拓未剖本
《魏三體石經》原石立於洛陽太學,隨後因戰亂及搬遷,石經嚴重損壞,四處分散。據王廣慶(1889-1974)記載:最大一塊殘石據傳是在民國十一年十二月,鄉人朱某等人發現的。出土地在碑樓庄,朱家圪塔、大橋之間,北臨洛水,與龍虎灘隔岸約二三里。王廣慶從郭玉堂(1888-1957)處得知消息後即通知張鈁(1886-1966)設法籌資購買,但不久被謝榮章買走。謝因為原石太重,沒辦法偷偷載走,命令白姓石工,乘夜鑿成兩半。河南省政府得知後,緊急通令洛陽攔阻,並經孫經武等委員協議:在洛陽出土的石經不應由私人收藏,建議建亭保護,後因經費短缺而作罷。最後,剖為二半的殘石分別置於洛陽縣署以及新安官磺局。
這塊殘石正面刻《尚書》的〈無逸〉、〈君奭〉(圖右),背面刻《春秋》的〈僖公〉、〈文公〉(圖左)部分文字。據稱原石未剖時只拓了十份左右,所以這些初拓的未剖本,堪稱「墨林星鳳」。目前僅知章太炎、于右任、馬衡、徐森玉、許光宇、羅振玉、王廣慶等人曾收藏。本所傅斯年圖書館亦藏一份,其中《春秋》未剖本有羅振玉(1866-1940)於癸亥(1923)冬所題:「魏正始石經春秋初拓未剖本題記」。現在剖半的原石(見附錄)分別藏於河南洛陽博物館及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DRM)
豐碑拓片區(展三)──魏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初拓未剖本
附錄:ㄧ九二二年出土《魏三體石經》殘石現狀
左:河南洛陽博物館藏 右: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