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 電子報
![]() | 2024年5月 電子報 發刊日期:2024年5月6日 電子報如無法正常顯示請 ⇨點此查看 | |
![]() | ||
好展覽 親近國寶──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 展期:2024年5月18日起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一樓 歷史文物陳列館將於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推出「親近國寶」系列展覽,每次精選一件國寶,以專櫃展出,深入介紹。首先推出的是在安陽殷墟西北岡1001號大墓出土的「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預計展出六個月。[⇨展覽網址] | ||
![]() | ||
樂活動 文物館嘉年華 -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活動日期:2024年5月18日至6月19日 活動地點:歷史文物陳列館 2024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是歷史文物陳列館的開館日,更是「親近國寶」開展日!為此,本館舉辦「文物館嘉年華」,邀請大家親近國寶、聆聽故事、暢玩遊戲,集點抽獎,共度知性快樂的博物館日。 開心,不用機關算盡,走進歷史文物陳列館,歡樂一整天![⇨活動網址] | ||
![]() | ||
好展覽 豐碑拓片 展期:2024年5月4日至9月1日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二樓豐碑拓片區(205室) 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金石拓片二萬八千餘目,共計約四萬幅,大部分是民國20年代前期所搜購,少數為捐贈。其中許多是不曾著錄或拓製較早、品質較佳的精品。本期展出「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毛公鼎全形拓」、「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及「摩崖線刻觀音經像」等,歡迎蒞臨參觀。[⇨展覽網址] | ||
![]() | ![]() | |
演講影片 到漢朝當兵去--兩千年前學長們在邊塞的苦日子 主講人:高震寰 博士(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在漢代邊塞出土的簡牘蘊含豐富的資料,包括軍隊如何運作與管理。本演講探索當時跟漢簡一起生活的「人」,主要是低階士兵的身影,這些兩千年前邊塞的戍卒在時空上距離我們雖然很遙遠,但他們的處境可以引起現代人的共鳴。 居延位於河西走廊中段向北延伸的額濟納河流域,為朝廷斷匈奴右臂戰略的重要一環。當時的役男要跋涉萬里前往戍邊,除了日常在烽燧瞭望巡邏、準備戰鬥之外,還要做種種粗重活,更面臨各樣危險:險惡的自然環境、叛服不定的異族同盟、不時擾邊的匈奴、出逃塞外的盜匪、甚至人際的糾紛、致命的疾病等等,最終能活著順利歸鄉的人,可能已經變得精明,甚至有點狡詐,再加上一點好運。 [⇨歷史文物陳列館YouTube影片連結] | 演講影片 從居延漢簡看簡牘時代的書寫與行政 主講人:石昇烜 博士(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簡牘是紙張普及以前主要的書寫載體,上個世紀以來在中國各地大量出土,不但是第一手的文字史料,承載當時人們的生活樣態、制度規章與思想觀念;同時也是留存遺物,深刻影響人們書寫、閱讀、經濟、行政管理、知識傳遞、權力關係的型態。 本演講從物質的角度出發,研究中研院史語所藏萬餘枚居延漢簡,這些都是漢代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轄下烽隧系統與居延縣的文書,介紹這些簡牘的材質、製作、形制、編寫、使用、廢棄和再利用,以及漢代西北邊塞吏卒如何以簡牘文書處理行政事務,與當時邊塞人們生活的關連。研究這些在漢代邊塞木簡的生命史,背後最大的關懷是理解「人」的活動。 [⇨歷史文物陳列館YouTube影片連結] | |
![]() | ||
博物館中的女性 文物館志工 文物館擁有眾多熱情的志工,其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志工們負責本館的展場值勤及行政支援,包含參觀諮詢、展場動線引導、秩序維護、協助教育推廣活動。還有配合本館安排,協助館內文物展示之導覽解說工作等等。感謝文物館志工!因為有您,讓文物館的運作更好、環境更友善!謝謝您! [⇨38國際婦女節臉書貼文] [⇨Women in Museum 博物館中的女性(線上展覽)] | ||
![]() | ||
瘋文創 國寶系列筆記本(六)帶刻辭鹿頭骨 不同以往文物照片為主的設計,運用水彩重新手繪國寶「殷商 帶刻辭鹿頭骨」,希望透過水彩的色調及手繪的細膩,展現文物更有溫度的一面及不一樣的文創體驗。[⇨產品網址] | ||
固定開館時間為每週三、六及日 09:30-16:30 開館日逢國定假日、選舉日及連續假期不開放 | 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Tel: +886-2-2652318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