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箱子2
箱子2
1  /  1

佈展同事的箱子


閉館時才能工作
這個工具箱的主人在工作時,要考量文物的安全性,還要避免觀眾誤闖工作中的展場而受傷,所以他只能在閉館的時候才能開始作業。
咦,什麼工作那麼神秘,要在不開館的時候才能工作?答案揭曉,那就是「佈展」。



佈展就是把展品放進去展櫃???

    你、我、他所想像的佈展過程應該是這個樣子:「在規劃展覽內容後,挑選適合的展品,館員們運送展品至到展場,將展品及說明牌放到規劃已好的位子,這就是佈展。」
的確,這是最很簡單的解釋。
    不過,因為每間博物館的建築構造、展場設計,以及展出文物的材質、體積大小等的不同,佈展這件工作還是有很多眉眉角角需要注意的。
    首先是設計構造的部分,跟佈展工作最有直接相關就是展櫃。因為每間博物館在規劃成立時間不一,所以每一間博物館展場及展櫃,在規劃、設計與使用上都會不太一樣,簡單來說就是每一間博物館的展櫃,並不都可以「輕鬆」打開、「容易」把展品放進去展櫃裏頭。
    再來,打開展櫃後,館員還得思考如何穩妥的將文物放入展櫃中,並且讓文物安全且漂亮的待在展櫃中直到展覽結束。
    所以佈展才不是將文物擺入展櫃這麼簡單!



佈展人的家私

    還記得一開始看到的策展人的工具箱嗎?這些家私到底是如何使用?現在就讓我們來告訴你。

    這些家私的功能可以簡單分成:標示、保護、固定、清潔。
   
    標示:在文物被放進展櫃固定前,館員會用紙膠帶等膠帶類工具,做展件配置的暫時標記;而有些數字標籤貼紙是用於標示較小的文物。
 
   保護:佈展工作進行時,館員會佩戴手套、口罩,甚至於使用小夾子等工具,都是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污染及損壞。

    固定:在佈展人的家私中,最多是用來固定文物的工具,包括壓克力製品、黑色絨布製品、軟管、魚線、矽膠墊、昆蟲針、大頭針、小沙包、微晶蠟(Museum wax)、萬用黏土。佈展人必須視文物本身狀況,使用不同的工具,有時拿個黑色絨布的小沙包塞在青銅陸尊的下方,還有剪段魚線綁好青釉蓮瓣紋雙耳罐,或是用細細小小的昆蟲針套上軟管後,就用來固定較小的文物。

    清潔:佈展完成後,會使用刮板、毛刷、吹球、隨手黏的除塵滾輪等工具,用以清潔展櫃裡的髒汙。

    除此還有像是玻璃吸盤、策展車等這些屬於佈展專用的工具。

暫時標示展件位置。
魚線固定展品。
用矽膠墊固定展品。
用小夾子協助佈展工作。
用微晶蠟(Museum wax)固定展品。


展櫃給館員的挑戰  Part.1
商代青銅矛展示櫃。

    來過我們歷史文物陳列館的觀眾,相信一定對殷墟文化展區裏頭,這整片商代青銅矛展示櫃印象深刻。這個地板下的展示櫃其實有點類似「考古遺址現地展示」的概念,只是轉以完整陳列考古遺物的方式呈現,讓來館觀眾清楚了解商代青銅矛的形狀與大小。
    不過這個讓大家能夠清楚觀察文物的展示櫃,在佈展的時候可是非常辛苦的。為了觀展的安全性,也為了保護文物本身,這個地下的展示櫃只能打開其中一小角,館員也只能透過這一小角佈展。
    用吸盤取起玻璃、照著規劃排列好展品,你想的到接下來館員們要如何把展品放進展櫃嗎?

用玻璃吸盤取起展櫃玻璃。
先排好展品要陳列的位置。
固定準備陳列的展品。


    咚、咚、咚,答案揭曉,那就是我們館員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在玻璃地板下匍匐前進,將青銅矛一個一個放在它們的位子上。看到這裡,是否感嘆佈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在玻璃地板下佈展。
在玻璃地板下佈展。




展櫃給館員的挑戰 Part.2
接下來看看地面上的展櫃,看起來頗正常的,這下可以很輕鬆的佈展了吧?
No、No、No,套句王安石的話:「看似平常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難」。
由於不少展櫃也是只能開一個小縫,所以只能靠著我們館員俐落的身手加上軟Q的身體,整個人置身在小小的展櫃中佈展。

館員置身在小小的展櫃中佈展。
館員置身在小小的展櫃中佈展。




展櫃給館員的挑戰 Part.3
本館館藏諸多青銅器,各個又大又重,而且只能靠館員們徒手搬運。

館員正在徒手搬運又大又重的青銅器。
館員正在徒手搬運又大又重的青銅器。



看到這裡是否覺得佈展沒那沒簡單?
是否也覺得我們館員非常的厲害呢!
其實說真的,如果館員繼續待在展櫃裏頭,來個歷史文物陳列館館員擔任展品的特展,我們館員也是不輸給國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