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話說 YH127 坑 — 兼談墨跡與刀刻」
講者:李宗焜先生
時間:2006年06月24日
您知道商代就有毛筆了嗎?您知道從哪些材料可以印證商代就有毛筆筆跡嗎?若您對於商代的書法有興趣的話,那麼請不要錯過本館為了「YH127坑發掘70週年紀念特展」所舉辦的系列通俗演講之一:「話說 YH127 坑 — 兼談墨跡與刀刻」,由史語所副研究員為親自為大家解說商代的墨跡與刀刻。李教授本身也是一位書法家。相信透過他的解說讓大家對於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甲骨文有深刻的認識,更進一步有機會認識到商代的書法。聽完演講,可親自走一趟甲骨特展展區,去目睹商代人的書法。
摘要: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是目前所見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甲骨文自1899年被發現以來,不只使商朝的歷史成為「信史」,對我們認識當時的文字、社會、文化,都是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因此甲骨學很快成為顯學。
在史語所從事科學發掘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甲骨是賣到中藥舖充當刀創藥的,剛開始有字的不好賣,文字就被刮磨掉了。自1899年清朝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認識到甲骨是珍貴文物,並大量收購,甲骨搖身一變到「論字計價」的地步,此後繼起收購甲骨的人續增,固然讓甲骨的身價水漲船高,但也助長了私挖亂掘的歪風。
當時史語所所長傅斯年認為此風不可長,於是派董作賓前往安陽調查。接著中研院史語所的「殷虛考古發掘團」,從民國十七年開始到民國二十六年,在安陽小屯村殷虛共進行了十五次的科學發掘,共獲甲骨兩萬五千片。殷虛的發掘是震驚國際的大事。
在這十五次的發掘中,尤其以民國二十五年進行的第十三次發掘YH127坑最為重要,此坑出土甲骨17096片(絕大多數是有字的龜甲),佔十五次發掘所得甲骨總數近七成,董作賓形容這個發掘是「打破紀錄的一個奇蹟」。
YH127坑甲骨的重要,還不只在於其出土甲骨的數量龐大,其它特點,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其中墨跡就是值得特別介紹的。
我們所看到的甲骨文,絕大多數是刻的,筆寫的墨跡少之又少。而著錄甲骨的書幾乎都是墨拓,墨拓是無法把墨跡拓出來的。因此有機會看到當時人用毛筆寫的真跡,是非常難得的。過去已發表的甲骨書,有的會利用照片把墨跡印出來,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一般仍極模糊。
過去有人書寫甲骨文,由於拓片接觸太少(更別說是墨跡了),對甲骨書法的筆趣無法體會,寫出的甲骨文平板生硬(錯字更不用說了),對照甲骨上的墨跡,這種甲骨書法可以說「未登其門」的,我們選展甲骨墨跡的目的,也是希望對甲骨書法有興趣的朋友,能從中有所領悟,有所體會,進而得其門徑。
對書法而言,墨跡當然無比珍貴,但數量畢竟太少,要以此窺見甲骨書法的堂奧,似乎頗嫌不足,因此刀刻的甲骨仍不可廢,尤其是雙刀刻的,比起墨跡的希如星鳳,雙刀刻的甲骨數量上要比墨跡多一些,這些雙刀刻的甲骨文字,已可算是「下真跡一等」,足供去體會揣摩古人的用筆,所以我們也特別選了精彩的雙刀刻甲骨卜辭,以提供對甲骨書法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YH127坑的甲骨,以賓組居多(賓組是以貞人賓為代表的組別,凡字體相同的歸這一組。這是甲骨分期斷代的一種方法,把字體風格相同的甲骨,以一個貞人為代表劃歸一組。)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師組、子組、午組,這些組的甲骨儘管在此坑所出甲骨中為數不多,但其字體風格與賓組迥異,我們也選幾件有特色的展出,以讓觀眾可以比較不同的書風。
甲骨的不同組別,書風也不同,這在「甲骨學」是非常重要的,在「甲骨書法」也一樣的重要,只是一般人不容易分別甲骨的書風,於是把各種書風「冶於一鑪」,七拼八湊,這是不太合適的。分辨甲骨書風固然很難,但道理非常簡單,甲骨的不同組,就好像不同的書法家,我們必須分別不同組的書風,就好像必須分別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等人的不同書風一樣。如果我們要寫一句話,絕不可能雜湊顏、褚、歐陽等人的字來寫,這個道理至為明白,那麼雜湊不同組別的甲骨寫成的「書法」,其不能表現甲骨書法的精髓,是再清楚不過了。我們並不期待喜愛書法的人也都具備分辨甲骨書風的能力,選展不同風格的甲骨文主要只是讓大家知道甲骨文有各種不同的書風,就像我們熟悉的書體,有各個風格不同的書法家而已。
講者:李宗焜先生
時間:2006年06月24日
您知道商代就有毛筆了嗎?您知道從哪些材料可以印證商代就有毛筆筆跡嗎?若您對於商代的書法有興趣的話,那麼請不要錯過本館為了「YH127坑發掘70週年紀念特展」所舉辦的系列通俗演講之一:「話說 YH127 坑 — 兼談墨跡與刀刻」,由史語所副研究員為親自為大家解說商代的墨跡與刀刻。李教授本身也是一位書法家。相信透過他的解說讓大家對於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甲骨文有深刻的認識,更進一步有機會認識到商代的書法。聽完演講,可親自走一趟甲骨特展展區,去目睹商代人的書法。
摘要: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是目前所見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甲骨文自1899年被發現以來,不只使商朝的歷史成為「信史」,對我們認識當時的文字、社會、文化,都是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因此甲骨學很快成為顯學。
在史語所從事科學發掘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甲骨是賣到中藥舖充當刀創藥的,剛開始有字的不好賣,文字就被刮磨掉了。自1899年清朝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認識到甲骨是珍貴文物,並大量收購,甲骨搖身一變到「論字計價」的地步,此後繼起收購甲骨的人續增,固然讓甲骨的身價水漲船高,但也助長了私挖亂掘的歪風。
當時史語所所長傅斯年認為此風不可長,於是派董作賓前往安陽調查。接著中研院史語所的「殷虛考古發掘團」,從民國十七年開始到民國二十六年,在安陽小屯村殷虛共進行了十五次的科學發掘,共獲甲骨兩萬五千片。殷虛的發掘是震驚國際的大事。
在這十五次的發掘中,尤其以民國二十五年進行的第十三次發掘YH127坑最為重要,此坑出土甲骨17096片(絕大多數是有字的龜甲),佔十五次發掘所得甲骨總數近七成,董作賓形容這個發掘是「打破紀錄的一個奇蹟」。
YH127坑甲骨的重要,還不只在於其出土甲骨的數量龐大,其它特點,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其中墨跡就是值得特別介紹的。
我們所看到的甲骨文,絕大多數是刻的,筆寫的墨跡少之又少。而著錄甲骨的書幾乎都是墨拓,墨拓是無法把墨跡拓出來的。因此有機會看到當時人用毛筆寫的真跡,是非常難得的。過去已發表的甲骨書,有的會利用照片把墨跡印出來,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一般仍極模糊。
過去有人書寫甲骨文,由於拓片接觸太少(更別說是墨跡了),對甲骨書法的筆趣無法體會,寫出的甲骨文平板生硬(錯字更不用說了),對照甲骨上的墨跡,這種甲骨書法可以說「未登其門」的,我們選展甲骨墨跡的目的,也是希望對甲骨書法有興趣的朋友,能從中有所領悟,有所體會,進而得其門徑。
對書法而言,墨跡當然無比珍貴,但數量畢竟太少,要以此窺見甲骨書法的堂奧,似乎頗嫌不足,因此刀刻的甲骨仍不可廢,尤其是雙刀刻的,比起墨跡的希如星鳳,雙刀刻的甲骨數量上要比墨跡多一些,這些雙刀刻的甲骨文字,已可算是「下真跡一等」,足供去體會揣摩古人的用筆,所以我們也特別選了精彩的雙刀刻甲骨卜辭,以提供對甲骨書法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YH127坑的甲骨,以賓組居多(賓組是以貞人賓為代表的組別,凡字體相同的歸這一組。這是甲骨分期斷代的一種方法,把字體風格相同的甲骨,以一個貞人為代表劃歸一組。)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師組、子組、午組,這些組的甲骨儘管在此坑所出甲骨中為數不多,但其字體風格與賓組迥異,我們也選幾件有特色的展出,以讓觀眾可以比較不同的書風。
甲骨的不同組別,書風也不同,這在「甲骨學」是非常重要的,在「甲骨書法」也一樣的重要,只是一般人不容易分別甲骨的書風,於是把各種書風「冶於一鑪」,七拼八湊,這是不太合適的。分辨甲骨書風固然很難,但道理非常簡單,甲骨的不同組,就好像不同的書法家,我們必須分別不同組的書風,就好像必須分別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等人的不同書風一樣。如果我們要寫一句話,絕不可能雜湊顏、褚、歐陽等人的字來寫,這個道理至為明白,那麼雜湊不同組別的甲骨寫成的「書法」,其不能表現甲骨書法的精髓,是再清楚不過了。我們並不期待喜愛書法的人也都具備分辨甲骨書風的能力,選展不同風格的甲骨文主要只是讓大家知道甲骨文有各種不同的書風,就像我們熟悉的書體,有各個風格不同的書法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