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盥盤
盥盤局部
盥盤紋飾布局
盥盤
盥盤局部
盥盤紋飾布局
1  /  3

山彪鎮一號墓中的一件南方舶來品 - 盥盤

名  稱:盥盤
典 藏 號 :R018591
出土地點:河南汲縣山彪鎮一號大墓
墓葬年代:春秋戰國
尺  寸:通高13.7公分;口徑35.7公分;厚0.1公分
重  量:3.5公斤
容  量:9300毫升
器形描述:本器大體呈圓形,直口、平沿、方唇,器身在口沿下稍斂,肩部微鼓,肩部以下斜收,平底無足。兩環形耳素面無紋,位於口沿下方,不帶銜環。口沿以下及器上腹部各有一帶細蟠虺紋,二者由兩周綯索紋隔開,兩圈綯索紋之間有一折稜,為此器直徑最大處。下腹部另有一圈填以雷紋之垂簾三角紋,由一條綯索紋將之與上方之蟠虺紋隔開。唇沿及折稜皆素面無紋。

一、 名稱與用途
此器在出土報告中原名為「小鑑」,因其形狀如鑑而較小。「鑑」在《說文》中則釋為「大盆也」。不過,學者早先曾就出土於江西靖安、與山彪鎮一號墓此器相仿的一件自名器,考釋出該類器形名為「盥盤」,爾後,經本所陳昭容研究員考證,該「盥」字實為「浣」字,然而,「盥盤」一名使用已久,仍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用法。至於其用途,就目前已知的考古出土盥盤來看,一般做為作為水器,也有作為炊具之用的。這是否反映了其用途或使用方式、場合也都因時、地而易,甚或不做禮器之用,猶未可知。

二、 在該墓葬出土的意義
關於山彪鎮一號大墓,目前,學界大抵都肯定,其應屬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晉國甚或三晉的貴族大墓。這種類型的蟠虺紋盥盤出現於該墓,並不尋常。因為,該墓出土的其他銅器,特別是列鼎、編鐘、鑑等,不論是形制或紋飾,皆屬典型的晉系風格;然而,若就目前已知的考古資料看來,與該件盥盤形制、紋飾近似的青銅器出土地點,皆在湘灨、江浙、嶺南一帶。這些地區所體現出的青銅文化,其實有其獨立的地方傳統,但也因地處在中原文化外圍,而與中原文化頗有往來,因而呈現出較為複雜多樣的物質文化面貌。具體來說,屬於這個時期長江中下游及嶺南地區的出土青銅器,特別是禮器或容器,皆可明顯判別出本地與外來兩個系統,後者中又以中原及楚地的影響甚劇,箇中又包括了出自兩地以及當地工匠據之而稍加改造的情況。

若就形制或紋飾佈局來看,山彪鎮一號墓這件盥盤,其實較接近中原或楚地的青銅器,然而,其浮雕圈點蟠虺紋卻是特盛於江南地區的青銅紋飾。再者,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江浙一帶往往出現同墓中埋有數個相同仿銅陶製盥盤(製作成本自然要比青銅器來得低)的現象,顯然,盥盤於當地葬俗有其重要性;或者,就這裡墓葬隨葬器物的組合來看,也與中原地區不甚一致,這或也體現了其當地特色。至於嶺南地區,其禮樂器多為外來,且無明顯禮制制度;出土的盥盤,則與江南無異,可見不屬當地傳統。總括上列諸點,可知,這件盥盤,當是屬於南方系統的青銅器,乃長江中下游一帶青銅文化的產物,而其出土於中原貴族大墓,說明了當時三晉地區與南方間的交通往來。

要言之,此墓中出現這類盥盤,跟江南大墓中往往成組出現中原、楚地銅器,所反映出的當地統治階層,希望能藉此來凸顯自己身份地位的意圖相比,其所體現的較可能是國與國、貴族與貴族間的往來,而非如前者所反映出的南方貴族對中原貴族文化的孺慕、認同及其於禮制或文化上所受的整體影響。
(施品曲摘要)

參考資料:
1.李永迪,〈談山彪鎮一號墓出土一件盥盤及其相關問題〉,《古今論衡》8(2002.4),頁144-167。
2.陳昭容,〈從古文字材料談古代盥洗用具及其相關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1本第4份(2000.12),頁857-932。
3.郭寶鈞,《山彪鎮與琉璃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