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
1  /  2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

以筆為簪──居延出土的漢代毛筆(上)(文物館週記048)

一九三○年中國和瑞典學者合組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The Sino-Swedish Expedition﹚,在漢代居延邊防線上的烽燧遺址,發現了一萬餘枚的簡牘,這就是通稱的「居延漢簡」。這批簡牘文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軍事、法律、教育、經濟、信仰、曆法到日常生活都有紀錄,是研究漢代歷史的重要材料。與居延漢簡共出的文物中有一支毛筆,因為是和居延漢簡一起出土,所以俗稱「漢居延筆」。現今都保存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圖一:漢居延筆(木盒後製)                     圖二:勞榦先生的紅筆註記

在這支毛筆出土以前,大家都認為最早留存下來的毛筆是藏在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代毛筆,所以居延筆出土後馬上引起當時西北科學考查團常務理事馬衡(1881-1955)的注意(馬衡其後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即刻發表照片和研究所得,並定其名為「漢居延筆」。居延地區因氣候乾燥,不適合竹子生長,大都使用木頭製造簡牘,連這支毛筆也不例外,筆桿即為木頭。製作過程是先將做筆桿的木頭切成四木條,之後納入筆毛,外圍以細繩纏束,再塗漆,以固定筆毛;首端則削一尖錐狀的帽蓋,將四木條套入﹙圖一﹚。現在這支毛筆還保存的頗為完整,筆毛有些許耗損,筆桿中間的斷面呈十字形鏤空,長度約23公分,相當於漢代的一尺。(未完,待續)(DRM)

居延漢簡──漢帝國的防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