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紅外線照片
29.2彩色照片
29.2紅外線照片
29.2彩色照片
1  /  2
:::

居延漢簡中的女性賤名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在鄉下,常聽到爸媽提起村子裡鄰婦的名字,說哪個「罔腰」(bóng-io)跟「罔飼」(bóng-tshī)怎樣怎樣。當時年紀小不覺得這些名字有何特殊,也就是和一般名字無異,沒有特別感覺。長大後才知道,這種名字反應了臺灣早期鄉下的社會現象,「重男輕女」。「罔腰」「罔飼」即加減養,加減餵之意(真是隨便啊!)。當然,取賤名可能還有一種意義,讓天公伯仔不要注意到這小孩,讓小孩可以平安順利的長大、好腰飼(好養育)。

名字多少反映了一般人的期盼和價值觀,也反應了社會現象或父母的期待(如:臺生、國慶、光祖等等)。此現象自古已然,漢代亦是。

關於漢代簡牘中婦女的名字,劉增貴指出:「漢簡所見,除了一些法律案件相關文書中的女子姓名皆具外,不少全家名籍中,婦女多只載其名,其稱名的方式大都類似」,並舉「妻大女捐年卅四」(EPT40.17)為例說明:「此簡中除戶主一人姓名皆具外,家屬皆不載其姓。戶主之妻亦不載姓,而只稱名」。這枚簡戶主之妻名「捐」,劉增貴說,女子取名「捐」、「捐之」,「有棄養不舉之意,似乎顯示了當時重男輕女之風」。而這現象前輩學者陳槃很早就注意到了:「簡文所載婦女命名,亦頗可注意。曰『女足』、 『足』,有不復需要之意。曰『止』、 曰『止耳』,謂止于此而已。 曰『男有』,冀其由女而更有男也。又有『侍』,有『倚郎』,有『寄』,皆賤辭,足以表見漢人之重男輕女 。」陳槃還注意到「今臺灣民間婦女,尚有名足者」。

我們利用史語所漢代簡牘數位典藏資料庫,檢索出上列婦女的名字,結果如下:止(27.3, 257.30);止耳(27.4);捐之(27.4);女足(29.2〔見右圖紅外線照片〕, 55.20, 203.7, 203.12, 203.19);倚郎(54.19);寄(161.1)。依這份檢索結果(詳見附錄),我們發現取名「女足」的有五例之多。「女足」除表示女兒已經足夠,應還有「招弟」的隱意,冀望之後生個男孩。

說到「招弟」,這也是臺灣早期社會常聽到的女性名字。臺灣還有用「屘」來稱呼相同稱謂的親屬中排行最小的用法,如屘姑、屘姨、屘舅、屘叔、屘囝等稱呼。屘,音同滿,也有用「滿女」來稱最小的女兒,甚至用來命名,如「滿女」、「美滿」、「瑞滿」等。以「滿」取名和漢代的「女足」、「足」、「止」、「止耳」有相似之意,同樣是希望不要再生女兒了。(屘囝DRM)。

文物館週記159居延漢簡中的女性賤名
http://museum.sinica.edu.tw/education_detail.php?id=191

年代
漢代
出土地
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一帶

更多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