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璘考古中的女性(文物館週記161)
石璋如很早就注意到考古中的女性:曾為參與殷墟發掘的周英學女士(參見⇨文物館週記155)立傳;在回憶吳金鼎的文章稱讚他開「女性考古」的先河,因為在雲南蒼洱發掘時的工人都是女性,其中包括曾昭燏、王介忱女士;在《大馬璘》發掘報告裡則特別提到參與發掘的女性。
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埔里,是史語所遷臺後發掘的第一個遺址。這次發掘由李濟主持,但實際田野工作是石璋如負責。工作時間從1949年11月14日到12月1日,發掘面積約299平方公尺,開探坑20處、灰坑8處、石板棺墓5處、建築遺構5處;出土石器1,102件,陶片6,015餘件。「這個規模與收穫,在臺灣當時來說也算是空前了。」
左:1949年大馬璘發掘B區發掘情形 右:室內器物編號情形。
而這空前成績除了史語所及臺大參與的工作人員,還由一群默默辛勤工作的女性所支撐起來的。當時每天參加的工作人員有6人,聘用工人24名,女工就佔了15名。從當年拍攝的田野工作照片,我們可看到女工頭戴斗笠、光著腳,在太陽下用鋤頭和畚箕發掘的情形(圖左)。大馬璘發掘期間除了聘用在田野工作的女性,也雇用小女孩負責文物編號。當時借用愛蘭國小校長宿舍做為整理器物及住宿的工作站,請了當地兩位小學畢業的女孩負責文物的編號。照片中(圖右)這兩個小女孩,拿著毛筆,跪坐在地板上,在大太陽下共用小學的椅子,聚精會神地在陶片上編號,腳邊還放著成堆的陶片。石璋如回憶大馬璘的發掘時說:「男女共同在田野工作在大陸是很少見,像蒼洱發掘時曾昭燏領了一批女工發掘就已經是個特例了,另外還有部分工作讓女工作,這也是台灣發掘與大陸中原不同之處。」(DRM:文物編號必須非常專注,這兩個小女孩真的很棒。)
⇨考古數位典藏資料庫
石璋如很早就注意到考古中的女性:曾為參與殷墟發掘的周英學女士(參見⇨文物館週記155)立傳;在回憶吳金鼎的文章稱讚他開「女性考古」的先河,因為在雲南蒼洱發掘時的工人都是女性,其中包括曾昭燏、王介忱女士;在《大馬璘》發掘報告裡則特別提到參與發掘的女性。
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埔里,是史語所遷臺後發掘的第一個遺址。這次發掘由李濟主持,但實際田野工作是石璋如負責。工作時間從1949年11月14日到12月1日,發掘面積約299平方公尺,開探坑20處、灰坑8處、石板棺墓5處、建築遺構5處;出土石器1,102件,陶片6,015餘件。「這個規模與收穫,在臺灣當時來說也算是空前了。」
左:1949年大馬璘發掘B區發掘情形 右:室內器物編號情形。
而這空前成績除了史語所及臺大參與的工作人員,還由一群默默辛勤工作的女性所支撐起來的。當時每天參加的工作人員有6人,聘用工人24名,女工就佔了15名。從當年拍攝的田野工作照片,我們可看到女工頭戴斗笠、光著腳,在太陽下用鋤頭和畚箕發掘的情形(圖左)。大馬璘發掘期間除了聘用在田野工作的女性,也雇用小女孩負責文物編號。當時借用愛蘭國小校長宿舍做為整理器物及住宿的工作站,請了當地兩位小學畢業的女孩負責文物的編號。照片中(圖右)這兩個小女孩,拿著毛筆,跪坐在地板上,在大太陽下共用小學的椅子,聚精會神地在陶片上編號,腳邊還放著成堆的陶片。石璋如回憶大馬璘的發掘時說:「男女共同在田野工作在大陸是很少見,像蒼洱發掘時曾昭燏領了一批女工發掘就已經是個特例了,另外還有部分工作讓女工作,這也是台灣發掘與大陸中原不同之處。」(DRM:文物編號必須非常專注,這兩個小女孩真的很棒。)
⇨考古數位典藏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