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1  /  4

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講題:「車錯轂兮短兵接--中國上古車馬的發現與認識」
講者:吳曉筠女士
時間:2005年05月21日
摘要:車子車子在現代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在中國上古時代,沒有相當的身份地位,便不能成為有車階級。馬車被視為身份的象徵,也被作為餽贈的珍貴禮物。也因此,高級貴族死後,會將馬車或車馬器與珍貴的銅禮器、玉器一同帶入地下。除了將馬車埋入墓室之中,有時也設置專門的車馬坑,作為儲車的場所。

隨著時間流轉,歷代學者依憑著經書文獻,致力於研究先秦時期的車駕禮儀制度,漢代以來也多依憑古制制訂各種輿服制度。然而,單是依憑文字仍無法準確地傳述上古馬車的具體形態及規模,上古時期的車駕便在歷代不斷的解讀、詮釋、再解讀之後,扭曲變形。甚或於宋代,遇上古車器而不覺,並對之加以推想,製成各式各樣的文人書房陳設。

二十世紀初科學考古學引入中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後,秉持著傅斯年新史學「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概念,開始大規模進行戶外的科學考古發掘的工作。史語所於殷墟小屯商代宮殿基址區小屯北組墓葬五座車馬坑(特別是小屯墓20、40)以及濬縣辛村西周衛國墓地的發掘與發表,在為車馬器提供出土系絡的條件之下,將過去對車馬器的認識帶來了全面的翻新。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埋在地下的馬車都已經支離拆解,朽毀殆盡,中國上古馬車的具體樣態究竟是什麼樣子,還需要在若隱若現的地下材料中不斷推敲琢磨。究竟史語所第一代的考古學家是如何解開商王的地下車陣之謎?史語所收藏琳瑯滿目的車馬器到底是裝置在什麼位置?隨著中國考古學對馬車撥剔技術的進步,考古學家又為我們帶來什麼樣全新的車馬奇景?讓我們慢慢的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