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熙24年會試第一場金居敬墨卷》(局部)
《康熙3年會試第一名沈珩硃卷》(局部)
《嘉慶7年殿試試卷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尹佩紳》(局部)
《光緒18年楊士晟殿試卷》(局部)
《光緒12年楊士驤殿試卷》(局部)
《康熙24年會試第一場金居敬墨卷》(局部)
《康熙3年會試第一名沈珩硃卷》(局部)
《嘉慶7年殿試試卷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尹佩紳》(局部)
《光緒18年楊士晟殿試卷》(局部)
《光緒12年楊士驤殿試卷》(局部)
1  /  5

隆哥眼皮下作弊卻全身而退的Lucky Boy們

隆哥眼皮下作弊卻全身而退的Lucky Boy們(文物館週記151)

明清時期人口成長且知識普及,報考科舉的人數大增,錄取率相對便下降了。在錄取率極低的狀況下,考生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找尋各式辦法作弊。下有對策,上有政策,為了因應考生作弊,官府也制定各種防弊措施。

其中比較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彌封」與「謄錄」。

清代鄉會試中,考生答題時使用黑色墨汁,答卷稱為墨卷。考完收卷後先經過彌封,彌封時還需檢查試卷是否有折角、針眼(以針在答卷上戳洞做記號),以防考生私通工作人員抽換試卷。此外,為防字跡洩露考生身份,與閱卷官交互勾結,會由謄錄生再用紅色墨汁另外謄錄一份,稱為硃卷。謄抄完畢,經對讀再送交內簾評閱。


《康熙24年會試第一場金居敬墨卷》(局部)

墨卷卷面正中寫明場次,左右兩邊由士子親筆填寫姓名、籍貫、某科某省鄉試舉人,試卷附起草紙,交卷後,考生資訊與起草內容彌封,並蓋上彌封官關防。


為確實防弊,在每個關節中工作區分詳細,並明確指出由誰主事,在每場考試的「題名錄」中,會將此次考試之內、外簾所有工作人員條列在前,書明每個人負責的工作、姓名以及身分。此外,硃卷本身也會寫上謄錄官、謄錄手姓名,並壓印謄錄官、對讀官關防。


《康熙3年會試第一名沈珩硃卷》(局部)

硃卷為考官親閱,上有圈點及考官批語,批閱過程中,不同工作性質的官員會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以明確區分責任,鄉會試的主考官用墨筆,同考官用藍筆,因此可以看到考卷上有不同色的圈點。


科舉考試中僅有殿試不用另外謄錄,因為殿試的主考官為皇帝,命題、閱卷上理應由皇帝主持,自然沒有考生依考字跡勾結主考官的問題。話雖是這麼說,但皇上日理萬機,自然也沒有太多時間一一閱卷,自然也只能依靠讀卷大臣先行評閱了!


《嘉慶7年殿試試卷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尹佩紳》(局部)

殿試考卷僅有基本身家資料須彌封,交卷時加彌封官關防,卷背蓋印卷官大木記戳。殿試答卷因為不需謄錄,與之相對的,考生的書法字跡好壞便成為影響名次的重點,讀卷大臣多重視書法,字體黑、大、光、圓者為佳。


讀卷大臣多由一、二品大員擔任,清初人數沒有定額,直到乾隆25年(1760)才明訂8位,之後便形成定制。每位讀卷大臣輪流閱卷,審讀之後將評判等級用墨筆書寫在其姓之下,等級分別是:「○」、「△」、「、」、「│」、「╳」(圈、尖、點、直、叉)五種,點評完畢後讀卷大臣將排名靠前的考生試卷進呈皇帝,由皇帝決定最後的名次。

《光緒18年楊士晟殿試卷》(局部)

《光緒12年楊士驤殿試卷》(局部)

考卷背面考官點評資訊皆為「│」,最後獲得第3甲第182名。

考卷背面考官點評資訊皆為「○」,最後獲得第2甲第22名。


皇帝閱卷完畢後,可能會改變讀卷大臣預擬的名次。乾隆34年便發生了一起令人捏一把冷汗的科考弊案。據《清文獻通考》記載,乾隆帝審閱完前幾名考生答卷,一時興起便拆開彌封,頓時發現名列第一的考生嚴本,考卷開頭便隱藏了他的本名「人心渾然也,而要必辨於動靜之殊」;名次第二的考生王世維則以「皇降衷」暗示身分;第三之考生鮑之鍾則用「含上下」之句,暗指同音的「鮑」字;第五之考生程沅則寫道「之者性也」,以「成」與「程」同音暗示身分……。一連四位考生都如此「湊巧」的將名字暗藏在答卷內,令乾隆帝「實堪詫異」。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幾張答案卷「文藝原屬可取」,乾隆帝並沒有十分嚴厲徹查此案,只是略帶遺憾與難過地表示:「諸臣皆朕所信任派出,不値因此遽興大獄,今為一一舉出,應有内愧於心者耳。」¹

偷偷暗藏自己姓名在考卷中的嚴本等人下場如何呢?這場考試乾隆帝命軍機大臣重新審閱,斟酌更改前後次序,殿試是排名考,基本上不會在汰除考生,當年僅有一位考生因程度落差過大而被淘汰,而原定的前四名考生嚴本、王世維、鮑之鍾、程沅名次則被排到最末端。

清初幾樁重大科考弊案,不但處斬大量主考、同考官,更流放諸多官員家眷,本次考試不但考官安然無恙,連疑似舞弊的四位考生也可說是全身而退!雖失去了一、二甲進士的名次,但至少仍獲得了「三甲同進士出身」!這幾人被稱作Lucky Boy實在再恰當不過啦!(HJW)

⇨【文物館X開放博物館】金榜行動──清代科舉教戰守則




¹ (清)英匯修,《科場條例60卷》,卷五十七,清咸豐刻本。資料來源:中國基本古籍庫。查詢時間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