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題目難,考場環境更艱難!
科舉考試題目難,考場環境更艱難!
各省鄉試在「貢院」舉行,光緒年間全國已建立十七所貢院,幾乎每一省都有所屬貢院,會試則統一於京師的順天貢院舉辦。一座貢院視該省份考生人數建立相應的號舍數量,明清時期的貢院已形成較為統一的建築布局,少則三、四千間,多則兩萬餘間,通常是所在城市的最大建築群,十分壯觀。
《清內務府藏京城全圖》,約成於乾隆十五年(1750),1940年興亞院華北連絡部政務局調查所重新翻印。
一座貢院含括「棘場」和「闈場」。棘場是科舉考試的考場,因舊時科舉考場為防閒人擅入,在考場四周圍上荊棘而得稱;闈場是辦理考試時,供考官命題、印製試題及批改答卷的場所。
貢院號舍為考生考試、歇息住宿之所,通常有固定的建築結構。成排平行排列,由數十、數百間號舍組成一排,以千字文編號,整排座向朝南,設有一巷。號房每人單獨一間,三面有牆,深四尺,寬三尺,牆面東西各有上下兩組磚托,可放置木板,考生可自由移動木板位置,作為桌椅或床板使用,空間不大,多只能屈膝側躺。背面牆上有一小龕凹陷處,可讓考生放置油燈等個人雜物。
每場考試考三天,連考三場,考生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裏頭,又需嚴守門禁,不論考生還是場官皆不得任意進出,考場環境自然不佳。清代文康所寫小說《兒女英雄傳》描寫安公子考完試回家後親眷追問考場生活的情景,深刻地描繪了號舍糟糕的環境。「都好將就,就只水喝不得,沒地方見大穢。」太太道:「那可怎麼好呢?」親家太太又問:「難道連個糞缸也沒有?」公子道:「倒不是沒有。第一場到了第三天,就難了;再到了第三場的第三天,連那號筒子的前半路都有了味兒了。
藝術源於生活,小說的情景並非虛構,史上確有一樁因環境衛生不佳以致考試日期延期的案例。道光元年順天鄉試,因該年「京城內外,兼有時疫流行」,而考場「號舍湫隘(低窪狹小的意思),士子等萃處鬱蒸,恐致傳染疾癘」,因此,道光皇帝最終下令將考試日期展延一個月,等天氣稍涼,疫情趨緩,再進行考試。(HJW)
上升的階梯──清代士人的科考生活
各省鄉試在「貢院」舉行,光緒年間全國已建立十七所貢院,幾乎每一省都有所屬貢院,會試則統一於京師的順天貢院舉辦。一座貢院視該省份考生人數建立相應的號舍數量,明清時期的貢院已形成較為統一的建築布局,少則三、四千間,多則兩萬餘間,通常是所在城市的最大建築群,十分壯觀。

一座貢院含括「棘場」和「闈場」。棘場是科舉考試的考場,因舊時科舉考場為防閒人擅入,在考場四周圍上荊棘而得稱;闈場是辦理考試時,供考官命題、印製試題及批改答卷的場所。
貢院號舍為考生考試、歇息住宿之所,通常有固定的建築結構。成排平行排列,由數十、數百間號舍組成一排,以千字文編號,整排座向朝南,設有一巷。號房每人單獨一間,三面有牆,深四尺,寬三尺,牆面東西各有上下兩組磚托,可放置木板,考生可自由移動木板位置,作為桌椅或床板使用,空間不大,多只能屈膝側躺。背面牆上有一小龕凹陷處,可讓考生放置油燈等個人雜物。
每場考試考三天,連考三場,考生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裏頭,又需嚴守門禁,不論考生還是場官皆不得任意進出,考場環境自然不佳。清代文康所寫小說《兒女英雄傳》描寫安公子考完試回家後親眷追問考場生活的情景,深刻地描繪了號舍糟糕的環境。「都好將就,就只水喝不得,沒地方見大穢。」太太道:「那可怎麼好呢?」親家太太又問:「難道連個糞缸也沒有?」公子道:「倒不是沒有。第一場到了第三天,就難了;再到了第三場的第三天,連那號筒子的前半路都有了味兒了。
藝術源於生活,小說的情景並非虛構,史上確有一樁因環境衛生不佳以致考試日期延期的案例。道光元年順天鄉試,因該年「京城內外,兼有時疫流行」,而考場「號舍湫隘(低窪狹小的意思),士子等萃處鬱蒸,恐致傳染疾癘」,因此,道光皇帝最終下令將考試日期展延一個月,等天氣稍涼,疫情趨緩,再進行考試。(HJW)
上升的階梯──清代士人的科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