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人該如何看古玉?
現代人該如何看古玉?
1  /  1

現代人該如何看古玉?

講題:「現代人該如何看古玉?」
講者:鄧淑蘋女士
時間:2005年12月17日
摘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於2002年六月重新對外開放以來,舉辦過多次通俗演講。本年度壓軸通俗演講訂在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2至4時,特別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鄧淑蘋教授主講「現代人該如何看古玉?」。有興趣的觀眾,千萬不要錯失這個難得的機會。

鄧教授在三十五年前,曾經在史語所擔任考古學泰斗李濟之教授的助理,被李教授指定從事古玉的研究,當時這還是一個冷門的學術課題。1974年開始,她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迄今已超過三十一年。她眼見古玉研究在學術界,從冷門的小宗變為熱門的顯學;社會上更掀起玉器熱、玉器狂。

在博物館裡,最古老的器類是玉器;歷史上連續不斷,歷代都繼續製作的藝術品是玉器;對觀眾而言,感到最難真正瞭解內涵的古物是玉器;但最受歡迎的也是玉器;在故宮,玉器陳列室永遠是最擁擠的展廳。

「愛玉」是海內外華人的共同情懷。但是這一根深蒂固的「尊玉」與「愛玉」的文化底蘊,是如何形成的?現代人知不知道自遠古時期就形成了「崇玉」文化,因為古玉曾經在我們的祖先生活中,長期扮演「靈媒」的角色。

鄧教授希望在「玩物喪志」「投資理財」的社會盲潮下,建議大家「如何看古玉」的正確方向。她將由下面三個方向,帶領大家探索古玉的神秘世界:

1, 先認識「玉」的質地,再認識「古玉」的質地,並談談科學鑑定的侷限與希望。若有機會,也可以上手摸一摸玉料,摸一摸古玉,體會古今交流的感覺是什麼?

2, 通過圖像去認識新石器時代至夏代,也就是距今8000至3600年間,古玉的造形、花紋、符號、製作技術,以及它們蘊含的精神文化。

3)由於1920至30年代的考古發掘,本所典藏了豐富的商周時期(約距今3600至2200年前)的文物,這也是鄧教授早年進入古玉世界的入門之處。所以她也將藉由本館藏品,談談商周時期玉器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