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豐碑拓片

​「拓片」是在照相和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人用以流傳文字、圖象的古老方法。即使在印刷和照相科技極為發達之後,「拓片」仍然沒有完全被取代,在「傳真」和「傳神」上,這種傳統技術有其勝出的地方。
不論是青銅彝器上的文字、器形,或秦(西元前221-207年)漢(西元前206-西元220年)刻石、碑碣、畫象石,或六朝(265-580)以降的佛教造像、碑文墓誌等,在古代幾乎都是靠「拓片」傳之久遠的。大量的書法名蹟,千百年來也是以「拓片」作為書學範本廣為流傳的。有些原物已損,甚至亡佚的,其「拓片」更成了重要的「代言人」。
《隋書.經籍志》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祕府」的記載,則至少在此之前已有製作拓片的技術,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拓片,則是唐代(618-907)的拓本。
本所藏金石拓片二萬八千餘目,共計約四萬幅,大部分是民國20年代前期所搜購,少數為捐贈。其中許多是不曾著錄或拓製較早、品質較佳的精品。
展區按類別分為「青銅器全形拓」:選件多為傳拓精良、未見著錄,或有前賢學者之題記者;「漢代畫象」:包括漢代畫象石、畫象磚、墓室壁畫等的拓片;「佛教造像」:以北魏造像碑及石窟造像為主的拓片,表現當時佛教信仰的特色;「唐宋墓誌」:則顯示中國獨特的墓誌文化在唐宋時期的演變與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