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代指西周王室東遷洛陽(西元前771年)到秦王政征服六國(西元前221年),這550年,概略地以西元前450年為界,前段是「春秋」,後段是「戰國」。原來西周時期以周王為共主的政治型態瓦解,轉為大諸侯國之間爭霸;象徵封建等級秩序的禮制逐漸破壞,諸侯以至卿大夫紛紛僭越,不再遵守身分禮制,史書稱作「禮崩樂壞」。
民國24至26年,本所先後在河南汲縣山彪鎮和輝縣琉璃閣從事發掘,獲得完整的大型墓葬,充分顯示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政治社會秩序的變化。山彪鎮墓地發掘1座大墓、7座小墓、1座車馬坑;琉璃閣的東周墓發掘約50座,包含3座車馬坑。這些墓葬的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期到戰國早期,約西元前七世紀末至五世紀末。
二十世紀出土的東周大型墓葬,除本所發掘的琉璃閣與山彪鎮外,河南、山西、安徽、湖北等地所在多有,他們都一致地反映「禮崩樂壞」的大排場,顯示當時統治者生活的豪華奢侈,同時也充分說明工藝美術的高度成就,和戰國的百家思想一般,各國競相展現他們藝術創作的獨特風格。
山彪鎮1號墓
這是河南汲縣(今屬衛輝市)山彪鎮墓地中規模最大、出土物最豐富的墓葬。形制為土坑豎穴墓,墓底東西長7.4公尺,南北寬7.1公尺,屬於東周時代的中大型墓葬。外槨內棺皆腐朽,木槨僅存板灰,棺旁殉葬四人,槨外四周積以石、炭。炭可禦濕,並防樹根穿入;石取其堅,亦因易潰而防止盜掘。本墓經盜,但只破壞一小部分,或是這個緣故。
隨葬遺物以銅器為主,包括: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種類繁多,且不乏製作精美者,如:水陸攻戰紋鑑、華蓋立鳥圓壺等,均比較罕見。在裝飾上,蟠螭紋、蟠虺紋較少見,常見素面無紋、或僅以雲雷紋帶為裝飾。此外,鑲嵌紋飾繼續發展,從春秋晚期的單體獸紋擴大為敘事性較強的水陸攻戰圖像。
根據出土器物的風格,本墓年代大概在春秋戰國之際,約西元前五世紀中葉,抑或稍晚。本墓遭盜,隨葬的鐘、鼎數量可能不及琉璃閣60號墓,但鎛的製作則遠較為精美,推測墓主的身分亦不低,至少屬於大夫一級的人物。
輝縣琉璃閣60號墓
琉璃閣60號墓,為土坑豎穴墓,東西長5.8公尺,南北寬4.7公尺,位在河南輝縣(今屬輝縣市)琉璃閣墓地的中心位置,是遺物豐富、等級甚高的墓葬。
隨葬品中以銅器為大宗,食器、水器的種類眾多而且體積龐大,樂器亦然。銅器紋飾既有早先流行的波帶紋與蟠龍紋,也有春秋中期以後盛行的蟠螭紋和蟠虺紋,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其年代可能在春秋中期(約西元前七世紀中葉至六世紀中葉),或稍早一些。由於早期紋飾之器物多粗糙,而較晚的新興紋飾之器物則精美,表現開啟新風格的活力,應是此墓的主體。
本墓出土數量可觀、體積龐大的列鼎與編鐘,正是墓主生前「鐘鳴鼎食」豪奢生活的反映。墓主胸部出土大量的玉、石、瑪瑙等裝飾品,隨葬大量精美的包金銅泡、銅貝、玉石飾,附近20號墓可能是此墓的車馬坑。此地在春秋時代屬於晉國的領土,此墓墓主應是晉國卿一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