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代指西周王室東遷洛陽(西元前771年)到秦王政征服六國(西元前221年),這550年,概略地以西元前450年為界,前段是「春秋」,後段是「戰國」。原來西周時期以周王為共主的政治型態瓦解,轉為大諸侯國之間爭霸;象徵封建等級秩序的禮制逐漸破壞,諸侯以至卿大夫紛紛僭越,不再遵守身分禮制,史書稱作「禮崩樂壞」。
民國24至26年,本所先後在河南汲縣山彪鎮和輝縣琉璃閣從事發掘,獲得完整的大型墓葬,充分顯示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政治社會秩序的變化。山彪鎮墓地發掘1座大墓、7座小墓、1座車馬坑;琉璃閣的東周墓發掘約50座,包含3座車馬坑。這些墓葬的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期到戰國早期,約西元前七世紀末至五世紀末。
二十世紀出土的東周大型墓葬,除本所發掘的琉璃閣與山彪鎮外,河南、山西、安徽、湖北等地所在多有,他們都一致地反映「禮崩樂壞」的大排場,顯示當時統治者生活的豪華奢侈,同時也充分說明工藝美術的高度成就,和戰國的百家思想一般,各國競相展現他們藝術創作的獨特風格。
山彪鎮1號墓
這是河南汲縣(今屬衛輝市)山彪鎮墓地中規模最大、出土物最豐富的墓葬。形制為土坑豎穴墓,墓底東西長7.4公尺,南北寬7.1公尺,屬於東周時代的中大型墓葬。外槨內棺皆腐朽,木槨僅存板灰,棺旁殉葬四人,槨外四周積以石、炭。炭可禦濕,並防樹根穿入;石取其堅,亦因易潰而防止盜掘。本墓經盜,但只破壞一小部分,或是這個緣故。
隨葬遺物以銅器為主,包括: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種類繁多,且不乏製作精美者,如:水陸攻戰紋鑑、華蓋立鳥圓壺等,均比較罕見。在裝飾上,蟠螭紋、蟠虺紋較少見,常見素面無紋、或僅以雲雷紋帶為裝飾。此外,鑲嵌紋飾繼續發展,從春秋晚期的單體獸紋擴大為敘事性較強的水陸攻戰圖像。
根據出土器物的風格,本墓年代大概在春秋戰國之際,約西元前五世紀中葉,抑或稍晚。本墓遭盜,隨葬的鐘、鼎數量可能不及琉璃閣60號墓,但鎛的製作則遠較為精美,推測墓主的身分亦不低,至少屬於大夫一級的人物。